沒有創新的師傅 哪來創新的徒弟
來源: 閱讀: 時間:2015-11-05 15:02:50
建設創新型國家必須有大批創新人才。創新人才從哪兒來?行業、企業里可以培養,但更多的還是需要學校培養。目前,我國本科高校已經普遍開始對創新人才培養進行探索與實踐。但作為高等教育一種類型的高職院校,在創新人才培養方面似乎還在沉睡,尚處于缺位狀態,有的教師甚至認為,培養創新人才與高職院校沒有關系。
創新人才的培養真的與高職院校沒有關系嗎?顯然不是,社會既需要大量學術型創新人才,也需要大量技術型創新人才。學術型創新人才可以通過本科高校培養,而技術型創新人才培養則需以高職院校為主。如果高職院校不談或不重視,技術型創新人才的培養就沒有依托,導致我國技術型創新人才培養的缺位?梢,高職院校還真不能放下創新人才培養的使命和責任。
高職院校要培養創新人才,牽涉多方面的因素,但最關鍵的還是教師。美國托蘭斯研究表明,教師的創造性與學生的創造力之間是一種正相關,即教師創新能力的高低,直接影響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。也就是說,沒有創新的“師傅”,就沒有創新的“徒弟”。而我國高職教育由于辦學歷史不長,大部分教師是隨著中專升格才轉為高職院校教師的,高學歷、高職稱教師比例偏低,實踐能力較弱,整體創新能力不足。因此,高職院校要培養技術創新人才,就必須重視創新型教師培養。
德國教育家斯普朗格曾說: 教育之為教育,正在它是一個人人格心靈的喚醒。如果教師自己的人格心靈沒有蘇醒,又哪能喚醒學生的人格心靈?教師自己都沒有創新的火花,拿什么去點燃學生心中創新的火花?所以,要進行創新教育,教師首先要喚醒自己的創新意識。
實踐能力是形成高職院校教師創新能力的重要因素。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教師的創新能力特別強,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,凡進入學校的教師必須具有3年以上的企業工作經歷。銅仁職業技術學院雙師素質教師比例較高,達90%,其中一條措施,就是要求專業課教師每人要聯系一個企業,每年要到企業累計工作一個月,使教師一條腿在課堂上, 另一條腿在企業中。這樣,既培養了教師的雙師素質,又提升了教師的技術創新能力。
每一所高職院校都要聘請一定數量的兼職教師。從企業或行業聘請的兼職教師大多是技術骨干或行業專家,實踐能力很強,但因為沒有受過系統的教育規律認知和教師素質養成的訓練,教學能力相對欠缺,要實施創新教育就更加困難,所以,學校應該對其進行適當培訓。
教師創新的動力不可能從天上掉下來,只能由教師自發地產生,這需要外部激勵與機制保障。這就要求學校制定合理的有利于教師創新的投入機制、團隊帶頭人的選拔機制和成果利益分配機制等。
有了創新的“師傅”,就不怕培養不出創新的“徒弟”。(作者侯長林系貴州銅仁職業技術學院院長)
(來源: 《人民日報》2013年3月25日
上一篇:應加大對職業教育的投入